白水臺--香巴拉秘籍中的“瑤池”
在香格里拉有一處被譽為“仙人遺田”的自然奇觀——白水臺,這里是中國最大的華泉臺地也是納西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片神秘而美麗的地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納西文化的深厚底蘊。
白水臺
占地3平方公里的自然奇跡,由于碳酸鈣溶解于泉水中,經過歲月的沉淀,形成了層層疊疊的臺幔,宛如天池中的堆云積雪,純白如脂,瑩潤如玉
仙人遺田傳說
每年農歷二月初八,各民族匯聚于此,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縱情歌舞,民族風情濃郁。納西語中,白水臺被稱為“釋卜芝”,意為逐漸長大的花。這里的泉臺形似一彎新月,清泉盈盈四溢,相傳是仙女梳妝的地方
從白水臺出發,逆流而上,穿越原始森林和高原牧場,感受納西文化的遠古傳承。白水臺一個集自然美景與民族文化于一體的圣地這里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泓泉水都訴說著納西族的歷史與傳說。千百年來,時光流轉,白水臺在光陰的滋養里愈發靈動秀美,從遠處望去,白水臺如同用一塊巨大的漢白玉雕成,清水從上面流過,猶如流銀瀉乳,蔚為奇觀;

漸走漸近,千百臺迭起的瓊臺玉階像千百道云波雪浪,臺面上,有的如鱗細波,曲折有致;有的如銀環滾動,連環相扣;有的如絹扇平鋪,折痕四射;有的如花瓣相拼,形成各種奇花異卉;有的如大小梯田,疊層而起。臺中央的華泉小洲,宛如一彎新月,水從其中滑過,珠光閃爍,奇麗無比。泉邊綠樹成蔭,山花爛漫,山光水色交相輝映,隨著天光云影的變幻,景觀瞬息萬變,更增添了無窮的趣味。
一方凈土孕育一方人文
如果你恰逢農歷二月初八在白水臺游玩,那么將可以看到納西族一年一度盛大的“朝白水”祭祀活動,十里八鄉的藏、納西、彝、白、傈僳等民族都會到匯集于白水臺
白水臺是納西東巴文化的發源地,世界文化遺產東巴文字由此孕育,它是現在唯一還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東巴文,即納西象形文字,納西語稱“司究魯究”,直譯為“木跡石跡”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留記在木頭石頭上的跡印”;二是“木石之痕跡”,可引申為見木畫木,見石畫石。因這種文字大多只由東巴掌握,用來撰寫典籍,所以又稱它為“東巴特額”,意即東巴文。

千年的文化與記憶,因此也成為傳承東巴文化歷史血脈的圣地雪白梯田盛滿含有碳酸氫鈣的泉水,千百年來日日流淌在這片土地上,陪伴著千千萬萬的納西子民。
l來源于:”迪慶發布”,“香格里拉市文化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