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月光城"小鎮
通過對獨克宗古城的提質擴容,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宜居、宜商、宜業、宜游的,國際藏式旅游特色小鎮。
獨克宗古城始建于唐儀鳳年間,距今約1300年歷史,藏語發音中有月光城的意思,探索獨克宗,了解"月光城"
走進這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城~

千年古城獨克宗
獨克宗古城位于建塘草原中部,相傳與四川的理塘、巴塘一起,同為藏王三個兒子的封地。
歷史上,中甸(香格里拉舊稱)一直是云南藏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重地。千百年來,
這里既有過兵戎相爭的硝煙又有過“茶馬互市”的喧嘩。這里是雪域藏鄉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
也是漢藏友誼的橋梁和滇藏川“大三角”的紐帶。
唐代,滇西北(包括迪慶地區)為吐蕃王朝所屬之地。唐676至679年間,吐蕃在維西其宗設神川都督府,在今大龜山建立官寨,壘石為城,城名“獨克宗”。
傳說當時的建城理念是緣于有活佛在古城對面山頭遙望古城,發現大龜山猶如蓮花生大師坐在蓮花上一般,故古城建設布局形似八瓣蓮花,形成因自然變化的空間。
在古城的興建中,建筑材料大都就地取材。工匠們發現當地出產的一種白色粘土可用作房屋外墻的涂料,于是古城民居外墻皆涂白色,這種風格一直沿用至今。
月夜,銀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打扮得分外妖嬈,于是,當地人就把古城稱做“獨克宗”。“獨克宗”藏語意為白色石頭城,寓意月光城。
明代,中甸兩次被麗江木氏土司占領,木氏土司在大龜山建“香各瓦”寨,藏語石山寨,其地即是原來的大龜山“獨克宗”。后又在奶子河畔建“大年玉瓦”寨,
藏語名為“尼旺宗”,意即日光城。兩寨遙相呼應,構成中甸歷史上著名的“香各尼洼”,即藏區有名的“日月城”。
如今,獨克宗古城經過有效保護和開發,已重新恢復昔日茶馬古道重鎮的生機與活力。
未來,隨著香格里拉“月光城”小鎮對古城不斷地提質擴容,獨克宗古城也將和富有國際藏式旅游特色的“月光城”小鎮一起,
在更加開放包容的氛圍中與世界接軌、與時尚接軌,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外墻僅涂刷白堊漿或石灰漿,樸素淡雅。古城民居不僅具有較好的私密性、防御性、抗震性和保溫隔熱性,而且能就地取材,具有較高的保護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