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
學校共青團課題研學小組開展互訪互學活動
為進一步加強研究能力,增強理論水平,認真研究青年群體的新特點、新需求,努力提出共青團事業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今年1月,團市委正式啟動了2020年度上海學校共青團課題研究工作。
為更好的服務中心工作、助力基層發展,團市委探索“以研究促進建設、以建設帶動研究”的“研建結合”工作模式,建立“跨學校、跨區域、跨層次”的“組團式”研究模式。今年4月,基于2020年度立項的課題組,以重大課題和重點課題為依托,根據課題類型、研究內容、所在區域等因素形成了六個“課題研學小組”,由團市委學校工作部和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共同制定研學計劃,由高校和區擔任小組雙召集人,經常性組織開展互訪互學和學術交流。
第二研學小組互訪互學活動由上海交通大學團委和徐匯區團委發起,以“學校共青團政治引領內容供給研究”為主題,邀請了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邱偉光和復旦大學副教授鄭雯為課題研究把脈,對課題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價值及研究重點等進行精準指導。鄭雯指出,當代青年處于壓力化、網絡化、國際化三種生存狀態之下,政治引領研究的前提是清晰了解青年的思想動態和實際需求。邱偉光指出,政治引領的內涵要從政治觀念、政治思想、政治心態等維度展開深入研究,建立科學的內容供給指標體系。
第四研學小組互訪互學活動由上海理工大學團委和浦東新區團委發起,以“學校基層團組織規范化建設”為主題,深入學習《深化學校共青團改革的若干措施》,通過華東政法大學“從嚴治團長效機制研究”重大課題負責人關于制度設計的匯報,研究提高黨建帶團建實效的路徑,探索將從嚴治團嵌入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
第六研學小組互訪互學活動由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團委和上海電力大學團委發起,以“學校共青團政治引領話語體系研究”為主題,通過上海電力大學作為學校共青團新媒體分站建設的經驗分享,引發與會人員關于政治引領話語體系構建、“往網上去”戰略實施的討論,以及關于青年政治引領網絡育人規律和網上工作路徑的思考。
團市委黨組成員、掛職副書記戴冰充分肯定了課題研學小組的工作和成效,他強調政治性是群團組織的靈魂,要加強對青年政治引領,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希望今后的課題研究工作繼續聚焦政治引領,做好三個方面的“堅持”,即堅持研建結合、研學結合,堅持學術思維、精心準備,堅持關照現實、言有所獲。